一、活动背景与目的
为提升班主任及网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觉察与干预能力,增强心理教育意识,我院组织全体班主任观看心理题材电影《超脱》(Detachment)。该影片通过讲述一位代课教师与边缘学生的互动故事,深刻揭示了青少年心理危机、教育者的职业困境及自我救赎的主题。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影与研讨,引发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思考,促进教育方式的反思与优化。
二、活动流程
1.前期准备
我院学工办精选影片并提前发放简介,提示观影重点(如师生关系、心理防御机制、教育者的情绪耗竭等)及设置讨论提纲。同时,通知老师们观影时间及地点。
2.集体观影
时长约1小时40分钟,班主任及网格员全程专注观看,部分教师对关键情节(如学生自杀、教师崩溃等场景)记录笔记。
3.分组讨论与分享
话题1:影片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与现实关联
讨论焦点:学生自暴自弃、家庭缺失、社交恐惧等行为背后的心理成因,结合本校学生案例探讨早期干预策略。
话题2:教育者的“超脱”与“共情”平衡
部分班主任提出,过度共情可能导致职业倦怠,需学习影片中“保持专业边界”的方法。
话题3:学校心理健康支持体系的完善
建议加强班主任与心理中心的联动,建立高危学生预警机制。
4.总结
一方面,教育者需主动识别学生的“求助信号”(如异常沉默、攻击性行为)。另一方面,要注意形成网上网下、课上课下的教育合力,激发学生自我教育、自我关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教育。
三、活动成效
认知提升:班主任及网格员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,不再简单归因于“学生叛逆”。
情感共鸣:多位教师分享自身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的经历,强化团队支持感。
实践启发:提出将定期开展“心理案例研讨会”,并学习基础心理咨询技巧。
四、反思与改进
改进点:后续可提前提供观影指南,帮助聚焦主题;增加案例分析环节。
延伸计划:拟开展“教师心理减压工作坊”,并推荐《自卑与超越》等书籍深化学习。
五、参与反馈
“影片让我反思,批评学生前应先了解其家庭背景。”——李老师
“意识到自己也需要心理支持,才能更好帮助学生。”——王老师
六、活动总结:本次活动通过电影媒介触发情感共鸣与专业思考,为班主任及网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视角。未来将持续创新培训形式,深化育人实效。